近日股票配资精选,第一财经人文沙龙“走近天灯弄”在上海群岛BOOKS书店云锦路店举办。沙龙邀请多位嘉宾,解读天灯弄及其所属的乔家路区域,呈现上海老城厢的历史、建筑与文化,探讨如何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做好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uploads/tupian/89.jpg)
林仕亨: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博物馆研究部主任
2024年,是曹素功墨庄来到上海160周年。今年五月,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纪念展,纪念展叫做“1864曹素功之天灯弄往事”。展览开幕后,墨庄在天灯弄的老邻居、老城厢研究者陆中信联系到博物馆,其他很多关注老城厢的人也纷纷前往参观交流。
后人把曹素功和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并称为清代制墨四大名家,曹素功居首位。曹素功墨庄的前身艺粟斋创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发展到现在已经有357年,跨越了三个半世纪,可以说做到了薪火绵延。故宫博物院一共收藏了46324锭墨,写有墨庄名称的有7950锭,其中曹素功和他的子孙的一共有3797锭,占了将近一半。
清咸丰末年,因为太平天国战事对徽州的严重影响,老百姓和商家都受到了很大的滋扰,曹素功墨庄当时也遭到影响。曹素功九世孙曹端友被迫携墨具前往常州、苏州一带发展,同治三年即1864年,又落脚在上海。到了上海以后,曹端友在上海老城厢小东门方浜路38号开办了墨庄。
曹素功墨庄也在上海开了一个自己墨坊,就天灯弄。在上海有了墨坊,墨庄也更便利地与海派书画名家深度合作,开创了海派徽墨。曹端友在灾乱之年,把濒临绝境的墨庄搬到上海,在上海重新振兴发展,因此被称为曹家的中兴之辈。上海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后起的、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并没有很长的历史,但曹素功墨庄称得上是全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制墨企业,“就在我们上海,如果不能把它保护下来,太可惜了”。
到了十一世孙曹叔琴时,他一方面经营有方,不仅与上海文化名流紧密合作,还抓住机会参加了1926年费城世博会,并在1928年为梅兰芳订制墨作为赴美演出伴手礼。曹叔琴还做出决策,买下天灯路墨庄的房产。
1958年,上海各大墨庄合并归于曹素功。天灯路墨坊容纳不下,遂搬迁至闸北的南山路。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曹素功迎来十年黄金发展期,买家须排队订购,还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后续曹素功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天灯笼所在地块动迁,曹素功在南山路的厂房也遭遇动迁。在各方呼吁和努力下,终于在2023年落户在杨浦区军工路1300号,以笔墨宫坊的形态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它将非遗文化与旅游、研学、文创结合,以全新的方式展示曹素功墨的工艺与文化。
(据林仕亨现场发言整理)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李刚
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相关阅读 城市探索|巴金图书馆开放,虹口多了电影文化新据点公园、博物馆、书店、美术馆、小剧场以及各种无法定义的空间,只要具有公共性、有趣,我们就会前去踏访,为读者推荐。
121 12-11 20:11 不花一分钱就住进新房,“原拆原建”为何遭遇部分居民反对?即便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也会有众口难调的情况。
1213 11-21 14:11 走近天灯弄,解读上海老城厢 | 第一财经人文沙龙招募第一财经与群岛书店邀请多位嘉宾做客人文沙龙,从各自的视角讲述天灯弄、乔家路和老城厢的故事,带领大家一起思考历史城区的价值,畅想城市更新图景。
211 11-20 17:50 老城厢是上海都市之根,研究它的历史是为了更好面对未来“老城厢是城市的根,对老城厢旧城的改造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也关系到城市长远的发展。”
387 11-19 20:49 李强在参观调研中国建筑科技展时强调:着力推进好房子建设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要把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结合起来股票配资精选,加强各方面协同合作,推进规划创新,完善标准规范,加大好房子建设政策支持力度,抓好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改善人居环境。
77 11-18 19:3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